水产科技情报

科技声像在短视频时代推进科技情报领域的发展 

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3

近几年,短视频作为符合移动新媒体时代传播新内容的体裁正在迅速崛起,随着新媒体工具的不断创新,传播环境的不断革新,都为短视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短视频”时代以后,科技声像情报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将工作重心向“短视频”转移,利用声像技术拓宽科技情报工作新思路,当前“短视频”的兴起也是我们的一个机遇。

一、概述

(一)短视频的出现与发展

短视频兴起于2011年,但从2013年开始呈现爆发趋势,给媒体带来了新的传播形式。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更短的时间让受众更快速地获得想要的信息,受众也可以通过发弹幕表达自己的看法。[1]短视频满足了用户社交化、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即使是一个人也能利用手机、数码相机,通过各种剪辑软件制作和播出。短视频的呈现时间一般集中在5到8分钟之间,内容多样,表现手法各不相同。

(二)短视频现状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开通短视频业务,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高质量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短视频应用平台数量上也由2016年开始的几家发展到现在数十家知名的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这些平台上一般播放短至几秒长至几分钟的视频来满足大众的观看需要,是继读图时代之后的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2]但是由于短视频平台对用户进入的门槛较低,用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质量无法保障,一些用户为了博眼球获得关注,将低俗暴力的视频也发布到平台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个别短视频平台问题频出,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短视频平台也逐渐正规化,对用户上传视频内容提前进行审核,对违规用户进行封号等处理。

二、短视频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

科技声像紧密结合科技(普)工作,以科技内容为核心,利用科技声像手段,以形式多样化、题材丰富化、风格鲜明化的特色,紧跟科技发展的实时动态,起到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广科技成果等的重要作用。科技声像具有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真实性、可视性、精准性、便捷性、客观性、广泛性等。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之初就有了科技声像部门,多年来一直服务于政府及百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是北京市科技传播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日趋进步,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公众对于科技成果的认识和接触很少,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尴尬局面。然而,短视频的兴起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让公众了解前沿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科普资讯以及打破科研人员严肃、沉闷的刻板印象,让公众看到不一样的科研人员以及他们的研究工作。

(一)短视频内容的选择

短视频强调“内容为王”,对内容的细化与专注是短视频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作为科研单位,我们在题材选择上以科学普及、科技成果展示等方面,用科普情景剧、博士问答等形式推出原创短视频。对于内容创作的专业性和垂直领域的挖掘,是为了明确科研单位内容定位与受众定位,也为发展内容的多样性和不同层面的受众人群打下基础。科研单位由于自身限制,在视频内容创作上也不能像其他自媒体那样丰富,因此,内容选择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让普通百姓看懂,另一方面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由于传播内容被受众接收到的时间转瞬即逝,所以内容要紧靠时下热点科技(普)事件,否则关注度就会直线下降。

(二)短视频的内容创作

作为北京市的科研单位,我们推出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按照以下形式进行创作:①关注科技政策和成果,打造动态科技情报。通过持续关注北京市最新发布的科技政策、资讯、成果,以最快的速度挖掘最新、最热的焦点话题,利用科技声像部门的采编团队进行深入挖掘,打造时效性强、信息准确、解读权威的科技短视频,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公信力扩大科技政策解读、科技成果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②推出原创科普短剧,传播科学知识。通过情景短剧的形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科技声像部门的编导团队将科普内容写成脚本,针对大众广泛关注的科技类话题进行取材和拍摄,用视频录制加讲解的方法,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输其中。在传播方面,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几个渠道同步传播,扩大短视频传播范围,增加影响力,后期通过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观众的年龄分布以及浏览时间,及时查看留言。抓住受众心理,找到受众的兴趣点,对之后的视频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上一篇:基于标准时序生成的科研热点预测及加速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